忻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网讯:为深化新课标理念实践,推动课堂生态革新,忻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于4月14日至18日开展第二期“精研课标新理念 重构课堂新生态”主题教研活动。活动通过名师示范、专家引领、跨科共研等形式,进一步探索“双主体”育人路径,助力师生共长。
语文课堂:以文化人,深耕语言之美
周美芳老师的《青蛙卖泥塘》以角色扮演激活课堂,让学生在童趣演绎中感悟生活哲理;郑宏丽老师的《火烧云》借助多媒体呈现霞光流变,引导学生品析文字精妙;柯楠老师的《铁杵成针》贯通古今,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塑坚持精神;孟丽霞老师的《小英雄雨来》以情为脉,厚植家国情怀;乔云凤老师的《海底世界》通过多层次朗读与探究,将生态理念无声浸润课堂。
数学课堂:思维进阶,构建逻辑之网
王晋娴老师的《三角形的分类》以动手操作驱动自主探究,深化图形特征认知;周俊霞老师的《鸡兔同笼》渗透建模思想,培养高阶推理能力;李国婷老师的《搭配》结合生活案例,让逻辑思维趣味化;董秀洁老师的《认识小数》通过对比教学强化数感;霍达甫老师的《有余数的除法》巧用教具破解抽象难点,实现知识可视化。
英语课堂:情境赋能,乐学善用
高卿老师的《Unit6 Work quietly》创设真实语境,通过角色对话实现语言自然习得;赵婧老师的《Unit4 At the farm》以儿歌游戏激活低段课堂,寓核心词汇于律动;冯晓俊老师的《Unit5 Whose dog is it?》设计合作任务,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语用能力。
学校专家团队全程参与听评课,围绕“核心素养落地”提出精准建议:语文组聚焦“个性化阅读体验”,倡导优化分层问题设计,强化课堂生成资源的动态捕捉;数学组针对“思维深度提升”,建议增设梯度化挑战任务,探索“基础巩固+思维拓展”双轨模式;英语组立足“学用一体”,提出融入生活化语料、增加实践迁移环节,推动语言学习从课堂向生活延伸。
学校构建“示范引领—即时研讨—策略优化”教研闭环,本周累计展示13节精品课例,200余人次参与深度研讨。教师团队通过“一课多磨”“跨科互鉴”等方式持续优化教学。
学校将持续以“精研课标—课堂实践—反思迭代”为路径,推动教学改革走向纵深,构建“师生共长、素养共生”的课堂新生态,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。
审核:郑兰芳
供稿:乔云凤
供图:教研室
校对:焦 芳
编辑:宿紫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