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师工作室 > 以数解形,以形表数,感知分数的意义 ——-《分数的初步认识》教学案例

以数解形,以形表数,感知分数的意义 ——-《分数的初步认识》教学案例

2024年03月18日 10:32:52 访问量:97 作者:卢晓丽

 

 

 

以数解形,以形表数,感知分数的意义

——-《分数的初步认识》教学案例

(卢晓丽)

一、案例背景

《分数的初步认识》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1 课时。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。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,无论在意义,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,都有很大差异。

认识几分之一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,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,也是本单元教材的“核心”。由于分数概念很抽象,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,不容易一次学好。所以分数在认识的初期属于“直观分数”,需要借助大量的实物和图形,在分物、分图形的过程中,让学生感悟到怎样分,分多少,对应的分数是多少。

基于以上的认知和分析,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策略和方法。第一、基于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,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。第二、设计一系列“活动串”,提供直观形象的图形进行看、分、折等多种手操作活动,让学生充分的体验,建立分数的认知。第三、用语言外显思维来培养学生将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,正确描述分数的含义。第四、借助数形结合,以形表数、以数解形,为建立分数的概念,也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二、案例描述

(一)创设情境,提出问题、引出分数

师:你能说一句话吗?会用一个数表示吗?谁来写一写?先写什么?再写什么?3 表示什么?1 表示什么?同桌之间再相互说一说。

1、谈话引入,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

微信图片_202****3135436

师:同学们,请看大屏幕,这是什么?(月饼)。咱们在哪个节日要吃月饼?(中秋节)。现在咱们是不是距离中秋节越来越近了呢?(是)。家里面是不是已经买回了月饼?(是)。有没有同学想吃月饼却又吃不了一个月饼?(不少同学举手回答有)。如果我们吃不了一个月饼,那我们是不是会着吃月饼呢?(是的)。看,老师今天就带来了月饼。

2、引发认知冲突,激发学习兴趣

师:这是几个月饼呢?(板书两个);这是几个?(板书一个);那这是几个呢?(板书半个);这个呢?够半个吗?不够,比半个小,我们就叫它“小半个”。再看这个最小的是不是比半个还小呢?(是的),那这就是小小半个。

师:大家看,这是我们生活中的说法。在数学里,两个可以用哪个数表示?(2)一个呢?(1)半个呢?(0.5……)这是你们的想法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****3140854

小结:回头看一下,这些整个的月饼,用以前学过的数可以表示,而下面的这些月饼,够整吗?(不够整)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研究这些不够整的月饼,用什么数表示。

【设计意图 】先从整数个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,到半个,小半个,小小半个,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,用口语化的表达和原生态的语言来描述月饼个数的变化,由整个到部分,同时引导观察对比并提出问题,整的月饼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,不够整的一类如何表示,成为认知的重点和疑问点,提升了学生的探究兴趣,为创造出分数埋下伏笔。

(二)设计活动,多重体验:

1.从“半个”开始探索,建立 1/2 的表象

师:想一想,生活中半个是怎么分出来的?

生1:把一个月饼切开。

生2补充:把一个月饼从中间切开。

师:在数学里,我们把“从中间切”叫“平均分”。

教师演示分 1 个月饼的过程,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说: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 2份,取一份就是半个。板书出分的过程,同之间相互说一说。

微信图片_202****3141828

师:同学们看,这是我们用文字来记录分的过程,其实,这个过程,我们还可以数学的方式记录,想知道吗?

师: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。在数学中,平均分用小短线表示,小短线表示什么?生:小短线表示平均分。

师:平均分成了几份?生:2份

师:2 写在短线的下面,2 表示什么?生:2 表示平均分成了 2份。

师:取了其中的几份?生:1份

师:1 写在短线的上面。

师:这个数,你会读这个数吗?生:二分之一。

师:1/2表示什么意思?生: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,取其中的一份。

小结:瞧,这句话我们可1/2这个数表示,是不是很简单1/2 不仅可以表示一半,还能看出我们是怎么分的。1/2这个数就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,取其中的一份。

【设计意图】半个月饼用哪个数来表示,这是与整数思维不同的认知。于是设计中模拟分得半个月饼的过程。通过操作,学生先找到了平均分的影子,还看到半个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2 份的结果,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“半个”的由来,这就是分数意义的原型,然后进行数学化,用数学符号表示,分数的书写对应分的过程,每部分是有顺序的、让学生体会到分数很特殊,不仅能表达分的结果,还能看出分的过程。

2、以“数”解“形”,类推认识几分之一

师:半个用 1/2表示,那小半个呢?是怎么分出来的?猜一猜。(平均分成三份)我们来验证一下,谁来拼一拼。

师:再看,小小半个呢,会是怎么分出来的?谁来说一说。用哪个数表示?在练习本上写一写。你是怎么写的?这个数表示什么?

就在老师布置完随堂小练习时,老师发现有些学生心不在焉的样子,其中有一个学生更是神情慌张,像是隐藏着什么东西一样。

老师看到这个情况,走下来查看,发现这个学生竟然在课上吃葡萄。

这时,老师灵机一动,突然想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。

老师举着一袋葡萄,对学生说道:“昨天晚上放学后,老师为了上好这堂课,希望伟帮老师带一些教学辅助工具,没想到伟同学很好地理解了老师的意图,居然帮老师带了一袋葡萄,那老师现在问问大家,这袋葡萄是不是1?”(是)。

师:如果这个袋子里有四颗葡萄?那老师从袋子里取一颗出来?那用数学语言来怎么表示呢?

生齐声答:1/4.

小结:大家看,刚才我们专门研究了不够整的月饼是怎么分出来的,现在我们从伟同学带的葡萄里取了一个出来,是不是发现生活中它们可以用这样的数来表示。像 1/2、1/3、1/4 这样的数,在数学中叫分数。(是)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“分数的初步认识”

【设计意图 】在初步认识了半个用分数 1/2 表示后,随之的两个分数的认知,就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索,猜一猜、分一分、说一说、写一写,让学生边操作边观察、边描述边思考,独立完成对分数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,以数解形,数与形建立了对应关系,形成了比较清晰的研究分数的思维方法。

3.以“形”表“数”,深入认知分数微信图片_202****3144239

师:刚才认识了这些多分数,你能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它的 1/4 吗?谁来读一读合作要求?(小组动手操作后展示)

师:观察一下,为什么每一份的形状不同,还都是正方形纸的 1/4 呢?

虽然分法不同,但都是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4 份,取其中的一份,所以都是这个正方形的 1/4。

师:这是一张长方形纸,你能表示出 1/5 吗?涂一涂。(每人一张学习单)

展示:都是 1/5 吗?怎么涂的位置不同,表示的都是 1/5 呢?

师:因为这是平均分成的5 份,所以取任何一份,都是它的 1/5

师:观察这些分数,有什么发现?一个分数都有几部分组成?展示

每一部分都叫什么名字?表示什么意思?说出 1/6 各部分的名称。

师:出示 1/28,怎么读?看到这个分数,老师想到了刚刚伟同学的葡萄,伟同学这袋子里的葡萄18个,那么一个葡萄就是这袋葡萄的1/18。你能也说一个分数,说说它有什么样的生活故事吗?

生1:昨天,我过生日买了一个蛋糕,参加我生日宴会的一共有8个人,他们每个人都吃了一份蛋糕,那这份蛋糕就是1/8。

生 2:我妈妈买了5桂圆,送给了奶奶1,送走了1/5。

生3:一年有365 天,每一天都是全年的1/365。

【设计意图】在初步建立了分数的表象后,深化对分数的认识,采用了多种活动,折一折、涂一涂、说一说,用不同的图形表示相同的分数,以形表数,在动手操作中,观察对比,实现了对分数本质的认知,让学生体会到只要把一个整体等分成几份,取 1 份,就是它的几分之一。在此基础上,利用课堂发现伟同学带葡萄这件事情将分数拓展到生活应用中,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现象,能够表示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,对分数的认知又提升了一层。

三、巩固练习,多种形式,激发兴趣

这个环节设置了三层练习:第一是基础练习做一做,看图写分数。第二从反面来辨析分数,是否平均分,等分成了几份,在体验中深化对分数内涵的理解。第三是运用信息化的手段,开展竞赛闯关大比拼,将知识融入游戏,小组整体参与挑战,全班进行评估,这个环节受到了同学的喜爱,收到了好的学习效果。

三、案例分析

本节课是分数认识的起始课,研究的人很多,成熟的课也不少。但是当我们面对这样一节课时,仍然要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,做出针对自己学生的有效解读。通过对比各个版本的知识呈现,深入理解分数的来源和本质,对本节课做出了整体的构思和布局。

1.在生活经验中捕捉分数的影子。围绕着不够整怎样表示,半个怎么分出来的等关键问题,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描述中,这就是分数产生的土壤。在不断的表述中会产生要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的想法,这是数学符号产生的时机,因为分数的写法正好对应了操作的过程,分数的形象就这样自然的显露出来。再通过处理伟同学带葡萄吃葡萄这件事情,既化解伟的尴尬,又学生看到分数既是一个数,表示多少,也能形象的看到分的过程和取的过程。让学生经历了这样创造出分数的过程,正是把生活原型数学化,数学建模的过程。

2.用数形结合来建立分数的表象。在这个阶段认识的分数,是直观分数,就是建立在形象上的认识,它是表达部分与整体关系的一个数,因此分数的书写本身就是形象的,直观的、有序的。教学中首先正确表述分的过程、图的含义,进而书写分数进行一一对应。用“数”来解“形”,记录形的本质。相反任何一个分数,又可以用“形”来表示出它的意义,这样一正一反的设计让学生更能对分数的意义有更准确的理解。

3.在多种活动中主动建构分数的概念。分数是分出来的数,数的本身就是表示出一个分物的过程,所以在分数概念的建立初期就是从生活中分物的经验入手,在拼一拼、折—折、涂一涂、写一写、辩等活动中独立思考、同桌互说、小组合作多种学习模式让同学在做中学,做中让学生在不同形状纸的对折中,发现了 1/4 的不同形状,而五等份中的任意一份都是 1/5。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,看到变中的不变,分数就是一个表达关系的数,是对分了几等份,取了几份的记录。

4.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习更有趣。在巩固练习环节,辨析分数 1/5 时,以涂色部分为标准,动态的演示,用一份去度量出其他的份数,直观看到实际是把圆形等分成了3 份,涂色部分实际是占圆形的 1/3。而最后的竞赛大比拼环节,利用信息化的手段随机出题,小组挑战、及时反馈评价,让学生在轻松、愉快中完成练习,使同学感到兴趣盎然,意犹未尽。

四、教学反思

1.注重确定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已有生活经验

《新课程标准》明确指出:“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”。既然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实践并应用于生活,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、贴近生活,让学生熟知的、亲近的、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。研究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已有生活经验是连接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,是可以跳一跳摘桃子的跳板。而本节课的知识起点就是对整数的认知和生活中平均分的经验,找准了切入点,可以让新旧知识自然对接,学生能没有障碍的说出半个月饼的由来,这个分的过程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,为分数概念的建构做好铺垫。

2.注重操作活动与数学语言描述的融合

《课标》指出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。在课堂中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,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的积极促进作用,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、整理、分析和探索交流中,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,也建立起清晰的分数表象。语言是思维的外显,通过有效的引导,让学生将生活化的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、将语言文字转化成数学符号,分数的产生再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约美和理性美。

3.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,培养数学应用意识

《课标》中指出应用意识就是让学生自觉的用已有的数学知识,技能去寻找其实际背景,并探索其应用价值。分数的认识就是根植与生活中,借助生活中的突发情景与数学对接,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。在分数的初步认知后,马上回到现实生活中,让分数说话,理解分数的应用范围。比如:我们班的伟同学带的葡萄有18颗,老师用感谢的语言来表达伟同学为了这堂课配合老师带了18颗葡萄,然后用数学思维对这18颗葡萄进行等分,表示每个葡萄都是平等的。数学不仅回归到生活中,同时在应用中还感受了温暖的亲情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渗透教育。

课堂教学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渗透过程,借助学习分数的平台,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来源的过程,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、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,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的素养和思维品质的最终目的。

编辑:卢晓丽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忻州教学资源网 特此声明。
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联系地址:忻州市忻师北巷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